小米退出征信业务,朴道征信收拾残局
小米的退出恰恰说明,征信市场的竞争最终还是在专业机构中进行。
十天前,小米旗下厚植征信发生工商变更,不仅更名为海南厚植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同时业务经营范围也剔除企业征信业务、企业信用管理咨询服务、企业信用调查和评估三项。
虽然小米退出了企业征信赛道,但是之前的业务还在,作为小米入股的征信公司,朴道征信承接来的顺理成章。
厚植征信成立于2021年5月,由北京小米电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100%控股,公司最终实控人为雷军。朴道征信成立略早于厚植征信,为2020年12月28日。在朴道征信的股东行列中,北京小米电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排名第三,占股17.5%。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股权穿透可知,持有5%股份,股东排名第五的北京聚信优享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则是一家由小米金融高管实际控制的企业。
厚植征信从成立到退出企业征信领域总共用了9个月,但仅在成立5个月后,海口市场监督管理局因为“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至今未移出。这至少说明,从开业至今,厚植征信业务的开展并不顺利。
加之2022年1月实施的《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对开展企业征信业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严监管态势下厚植征信开展企业征信业务毫无优势,而退出该市场,转而将已开展业务移交给更专业的朴道征信则是目前最佳选择。
小米金融旗下已涵盖了第三方支付、网络小贷、虚拟银行、保险经纪、商业保理、融资担保、消费金融等多张金融业务牌照,厚植征信剔除企业征信相关业务后,小米旗下虽然没有直接通过控股来开展相关业务的公司,但通过参股的朴道征信仍然可以将业务的触角延伸到征信业务。
吃下厚植征信业务的朴道征信,则能够在拿到备案后的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企业征信赛道的资源,迅速扩大自己的征信业务体量。
无奈放弃信贷市场
受益于个人征信牌照数量的稀缺、市场的庞大和股东的优势,朴道征信成立至今仅1年多就已经获得不错成绩。成立一年来,朴道征信上线240余款征信产品、累计调用6亿次、服务金融机构近百家。
朴道征信是由国有地方金融控股企业和民营大型互联网企业联合发起,从监管受理到正式揭牌仅花了3个月时间。朴道征信共有5位股东,包括持股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5%的京东数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7.5%的北京小米电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持股17.5%的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和持股5%的北京聚信优享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朴道征信成立之初确定的方向为“征信+科技”,即深耕非信贷替代数据的挖掘分析,解决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覆盖的信用白户或准白户的融资支持问题。
与百行征信相比,朴道征信股东数量更少,且全部为公司性质,朴道征信放弃信贷数据的业务,很大程度上源于百行征信已经事先抢占了市场。
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一直都是以央行征信为主,市场化持牌机构为辅的框架,在朴道征信成立之前,市场化持牌机构仅有一家百行征信。在业务方面,与朴道征信不同,成立之初的百行征信利用大股东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资源,大力开发在互联网借贷信息方面的征信服务。
据了解,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机构会员数量有530余家,覆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消费金融、互联网支付借贷等众多领域,这些会员共享的信息让百行征信能够源源不断获得高价值信息。
除此之外,包括腾讯征信和蚂蚁在内的其他8家征信公司作为股东提供的相关信息,也为百行征信在信贷类业务中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2021年底,百行征信累计拓展金融机构达2388家,个人征信数据库累计收录个人信息主体突破4亿人,个人信用报告全年调用量2.92亿笔,企业征信数据库累计收录企业信息主体1163万户,董、监、高信息主体数637万人。
我国个人征信领域一直呈现着弱竞争性、弱周期性、弱资本约束和强社会属性的特点,即使已经发出3张牌照,仍然还有大量蓝海市场等待开发。随着个人征信管理的成熟,未来监管继续颁发更多牌照,这种相安无事的市场形态很容易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