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最高额度200000元待领取”,忽悠谁?

受广告诱惑冲动贷款,很可能欠下还不清的一身重债。

“你需要借钱吗?”最近几年,许多人都注意到:越来越多的手机App以诱导式的语言,频繁向用户推销网贷产品。近日,新华社推出专题报道,揭露了这类现象背后的网络借贷商业模式,同时也尖锐地指出了“轻松借钱”背后暗藏的多重风险。

图片

“美图e钱包”界面 图片来源:新华视点微信公众号

网络借贷并非新鲜事物,有需求的用户找到网贷入口并不难。然而,近年来,许多核心业务与金融八竿子打不着的App,纷纷蹚进网络金融这一领域,试图分一杯羹。其中,有拍照App会在用户按下快门前弹窗显示“您有最高额度200000元待领取”,也有办公软件不时便会跳出“低利率、无抵押,最高可贷96400元,年利率7.2%起”的广告弹窗。

根据新华社记者的调查,不少社交、出行、生活服务类App都引入了借款功能,其中部分App甚至把借款作为“重点模块”进行展示。这一现象显然早已超出了完善网络金融体系、填补现有需求空白的范畴,转而成为一种“没有需求也要创造需求”的过度竞争。一时间,网络借贷仿佛成了所有平台都想争抢的一块“肥肉”。

为特定商品创造需求并不是广告的“原罪”,但是,四处泛滥的网贷广告,与普通商品的广告有所不同,不能简单以一般原则视之。当用户在网上看到一件普通商品的广告时,他的决定无非是买或不买,就算买了之后,发现商品不合心意,用户无非是花钱买个教训,此后不再购买同一商品便是。网贷不是普通商品,哪怕与银行贷款比,很多网贷产品的利率都要高得多。对此缺乏研究与了解的用户,如果受广告诱惑冲动贷款,很可能欠下还不清的一身重债。网贷很可能给借款人的信用记录造成不良影响,即便没有逾期,也可能影响借款人后续向银行申请房贷等大额贷款,一旦逾期,后果无疑更为严重。

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考虑到这些情况,网贷显然不能与普通商品相提并论。对那些急需用钱,有明确还款规划和足够还款能力的人而言,在网上借钱确实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任由放贷机构在各类App上以“广撒网”的方式大肆揽客,对风险意识有限的年轻人行“诱导借贷”之实。

目前,广告法并没有对网贷类产品广告的传播方式和发布范围提出专门规定。一些网贷广告一味夸大借款的便利与低门槛,却有意无意地隐藏还款条件、淡化给客户带来的还款压力,理应受到更严格地规制,防止对用户造成骚扰和误导。

面对监管相对缺失的行业现状,有关部门还要从源头抓起,将网贷机构开展业务、宣传业务的范围限制在一定的边界之内,从而有效改善“到处有人问你借不借钱”的网络氛围。作为一项随互联网普及而出现的新兴金融业务,网络借贷有权获得自己的发展空间,但是,相关经营者还需牢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