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小霸王2345去哪了?

作为现金贷时代的一匹黑马,2345贷款王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它又是怎么刹那间消失在现金贷行业的呢?现在它又在做什么?

近期,2345的一则公告又让它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2345近日宣布进军元宇宙,计划组织团队对元宇宙3D游戏、场景社交、虚拟人等方向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从现金贷到区块链再到现在的元宇宙,2345公司并未停止追逐风口的脚步。

 

十几年前,信息爆炸和过载的背景下,互联网公司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而网址导航类网站的崛起,一度成为把住流量入口的巨头,如hao123、360导航等。2005年崛起的2345导航,也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上线三个月,就积累百万用户。

2345公司的创始人名叫庞东升,这是一位了解互联网发展行情的互联网工作者。早在1999年,庞东升就凭借着个人网站的优势,获得了第一桶金。当国内的互联网市场有了进一步发展空间时,庞东升了解到软件和网址的重要性,顺利成立2345公司。

 

与传统的网站导航不同,2345导航采取了一条快速占领市场的发展道路,采用与其他APP进行捆绑下载的方式推广,这种方法使得用户下载量和安装量直线上升。并在2011年Google TOP1000全球网站排名中跻身全球网站排名第75位,国内排名22名。

 

做现金贷,得流量者得天下

 

2014年6月,拥有广大用户基础的2345辗转借壳,与海隆软件重组正式登陆A股。也就是在这一年,2345将目光瞄向了现金贷。在金融领域首次尝试的2345,并没有单枪匹马,而是选择与金融机构合作。同年8月,2345宣布与某家消费金融合作,推出小额网络信贷平台“网上随心贷”,也就是我们后来熟悉的“2345贷款王”。

 

该产品定位于个人用户,提供1000-5000元小额贷款。作为我国最早一批试水现金贷行业的互联网企业,2345公司当时收获了不错的评价。

 

在网址导航站、软件的的引流下,“贷款王”终于在2016年迎来了春天。放贷总金额达62.74亿元,同比增长2164.9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达到1.1亿元。到了2017年,“2345贷款王”更是亮眼,上半年净利润就达到2.39亿元,为母公司贡献近一半利润。

 

2017年年初,市场某平台发布的《消费金融行业新场景排行榜》显示,“2345贷款王”在现金贷场景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宜人贷、平安普惠及信而富之后。

 

初尝甜果后,正处在风口之巅的2345,决定拉开阵势,大干一场,开始重仓现金贷业务。2017年1月,其出资4.25亿占股85%在广州成立小贷公司,目的就是想做拿到牌照,同时摆脱过度依赖持牌消金等金融机构的局面。

 

只顾展业,不顾风控,埋下祸根

 

在“2345贷款王”兴起的时候,以低门槛、零风控、额度小,利率高、放贷快、无抵押、无担保等特点受广大用户的青睐。这也为日后埋下了坏账危机的种子。

 

有前员工透露,“2345现金贷风控原始,绝大多数靠人工看excel表格审核,一个信贷员一日审核单子多达1900份,15秒一份。”

 

2345的风控采用“人工+智能”,除了第三方风控服务商,2345本身没有成熟的风控体系,以至于欺诈关联是需要靠人工在excel表格进行匹配,而且是事后进行。

 

这位前员工认为:绝大多数还依靠人工审核的风控系统,是非常落后、传统的。这样的人工信审,几乎没有意义。风控是需要模型和数据的,机器可以做到毫秒级匹配数据,但如果人拿着单子简单核对十几秒,效率低、且出错率会较高。

 

2017年4月,监管首次点名现金贷的风波中,2345贷款王也出现其中,预扣手续费、年化率过百、风控等问题都渐渐曝光。股价也随之出现大跌,随后重要合作的金融机构也终止了合作。

 

这让2345的信贷风控更是雪上加霜,高利润来覆盖坏账率走不通了。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2345公司系统风险持续叠加,累计的风控危机开始爆发。

 

再加上即将到来的监管制度。最终,2345贷款王把2.69亿坏账,以二折的折扣,卖给广西第三方公司。

 

向助贷转型

 

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严格规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停发放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逐步压缩存量业务,限期完成整改。

 

面对强监管,“2345贷款王”已经不符合行业发展的要求,砍掉了这块对其贡献大量利润的业务的同时还劝退近百名员工。不仅如此,2345公司的市场价值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原有的750亿缩水到150多亿。

 

2345虽然不做现金贷了,但产品仍未下架,不久之后,一款名为“立即贷”的现金贷平台又浮出了水面。加上2016年下半年上线的“2345车贷王”和“2345商贷王”两款产品摇身一变,做起了流量变现的老本行。

 

“助贷”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了转型的范本,从BATJ到海尔、苏宁,甚至是后来者美团、今日头条等,大多借助平台用户流量或成熟化电商模式,布局互联网金融,开拓消费金融场景红利。

 

根据2019年财报显示,2018年2345客户贷款及垫款净额减少额为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92.89%。加强了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减少自有资金放款,这也就意味着2345正在往“助贷”方向转型。

 

2345董事长陈于冰也曾表示:公司未来应主做流量批发生意,应将自己定位为金融领域的科技助贷平台。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对标同样场景的360数科,或许2345现在也许会转型为助贷小巨头 。

 

但是,现金贷平台转型做助贷平台,依然要承受监管、自身流量、风控等方面的门槛,对于现金贷平台来说,在这场助贷的金融游戏规则里,持牌机构仍然掌握主动权。

 

除此之外,2345管理层的左右摇摆、投机主义,让其无法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和发展。出于自身能力和环境风险的考虑,2345逐渐放弃了信贷金融业务。

 

此后,在区块链火热的那几年,2345公司追风区块链业务,推出名为“2345星球联盟计划”的区块链方案,将通过建立“星球链”区块链平台,发售了用以挖“星星币”的云盘。

 

不过,星星币却让二三四五陷入非法发币、炒币等负面舆论中。随着互金协会的发声,2345公司紧急叫停了兑币业务,其全资子公司二三四五(深圳)区块链技术有限公司也于2019年9月份注销。此后,2345公司多次在互动平台表示,没有区块链相关业务。

回到现在,对于元宇宙,在当前的底层技术都还没有构建之前,谁也不知道未来的元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布局元宇宙所需投入成本较高,且其技术门槛也较高,有关部门曾多次强调上市公司禁止借助于元宇宙的概念进行炒作。

 

2345是真的有信心布局这个当前都还看不到模样的未来产业,还是仅仅借元宇宙的名义炒作股价?不得而知。

 

只是可惜,2345没有在金融科技的道路上坚持下来,最终只变成了故事。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