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的消费贷占比!90后多有负债,年轻人超前消费怎么看?

近日,中银消费金融联合时代数据推出《当代青年消费报告》,数说新时代下年轻人的消费观。《报告》称“90后”在消费贷中的占比高达49.3%,值得关注。

相较一些西方国家,中国人一向注重量入为出,储蓄率高曾是中国持续多年的经济特色。而上述49.3%的消费贷占比,则提醒我们当下青年人的消费观已有新变化,更倾向于超前消费。

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有86.6%的年轻人接触过信贷产品,其中42.1%的人群可以当月还清,相较于信用卡,有60.9%的人更偏好互联网分期消费。可见,当下年轻人的消费观更加开放,消费工具不断创新,信贷体系愈加丰富。

需要注意的是,除当月还清人群外,也有44.5%的年轻人有实质性负债。在2020年全球奢侈品市场萎缩的情况下,中国境内奢侈品消费却逆势上扬,2020年1~10月,“95后”在奢侈品联名款、限量款的消费金额激增了300%~400%。

作为在中国经济开放与快速增长的环境中长大的一代人,消费观念与老一辈不同很正常。但超过自己能力的过度消费,甚至热衷于炫耀攀比,掉入消费漩涡则值得警醒。2021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年轻人每月储蓄金额平均1624元,消费与收入难言匹配。

信用消费是消费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信贷作为短期资金周转不仅能够救急,也有助于提高生活品质,刺激内需,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但问题的关键是,年轻人多数还处于花父母钱的求学阶段,有的即使已踏入职场,也时间不久、经济基础尚不牢固,一旦养成超前消费的习惯,就容易演变为过度消费,给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带来隐患。

对个人而言,轻则入不敷出,无法应对额外支出需求。北京日报针对消费贷影响的投票结果显示,有40%的年轻人认为超前消费加重了生活负担。一旦出现逾期,会引发个人征信问题,成为日后贷款应急时的麻烦;重则为一些非法贷款平台提供可乘之机。此前屡次被曝光的“校园贷”“裸贷”“美丽贷”等多是利用年轻人的攀比、从众心理而衍生出来的欺骗性贷款,诱导年轻人非理性超前消费。

对社会而言,助长形成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浪费奢侈的不良社会风气;还会为金融市场埋伏下隐患,引发经济纠纷。

改变现状不仅需要年轻人提高主动性,更需要全社会积极作为,形成合力效应。

年轻人要对自己负责,筑牢自我保护防线。

年轻一代享受着时代赋予的红利,也必然会承担相应的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房贷压力、育儿压力、赡养压力将增加,要趁年轻多为未来打算,为一双炒至万元的品牌球鞋而落入消费陷阱,本质上是责任心不足。

父母要对年轻人负责,筑牢家庭保护防线。

家长作为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第一个课堂,是孩子成长教育接力赛的第一棒。在超前消费问题上,父母要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要以身作则鼓励节俭,及时纠正年轻人过度消费的苗头。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出台,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的权利义务法律边界将愈发明确清晰。

学校要对年轻人负责,筑牢校园保护防线。

年轻人步入校园,生活费由自己支配,在家长无法及时监督的情况下,学校应接过接力棒,不仅注重事后处理,更注重事前预防。当下校园教育对价值观、消费观的引导较少,近年来有所加强,但尚未形成体系,教育模式待改进,教育力度待增强。

制度要对年轻人负责,筑牢社会保护防线。

年轻人见证了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带货直播、种草笔记、购物节等营销模式创新不断;促销手段和诱导性话术层出不穷;网络贷款平台更是“方便快捷”,其在释放年轻人消费欲的同时,行业自律乃至政府监管仍须跟上。提高行业自律,完善体制机制,需要各方努力以及技术手段予以支撑。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