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主动提供低息贷款?检察机关依法惩治不法贷款中介
关注聪聪的微信公众号:聪聪谈,(长按复制)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在公众号里联系聪聪,聪聪在公众号里等你哦!
因拓展事业版图急需资金的李先生终于如愿贷到了240万元资金。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还要支付数十万元的贷款中介“服务费”,先前约好的利率也从4%变成10%左右。在李先生贷款的同一时间段,还有数百人遭遇了同样的贷款困境。
2022年到2023年,以苗某、夏某为首的犯罪团伙组建多家公司,假冒某知名银行工作人员,谎称可办理低息优惠贷款,诱骗客户签订服务合同骗取巨额“服务费”。近日,经闵行区检察院集中提起公诉,涉案人员均被判刑。
案情简介
“天降”大额贷款解企业燃眉之急
李先生是一家小型企业的老板,因企业扩张急需一笔资金。2022年6月,李先生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请问是李先生吗?我们是XX银行贷款平台的,了解到您有贷款需求,方便加个微信详细聊聊吗?”电话那头传来声音,听起来热情又专业。李先生一听是某知名银行,心中稍感安心,同意继续跟对方沟通。
没过多久,李先生的微信提示音响起,简单了解完对方的贷款业务后,他表示为了公司业务拓展想贷款240万元。
“没问题,像您这样有需求的企业,我们肯定全力支持!”
当天下午,李先生便被拉进贷款专人服务群。一个头像看起来很职业的人发来消息:“李先生,为了给您精准匹配贷款方案,需要查看您公司的发票数据。您按我发的步骤,先安装几个软件,我们远程帮您操作。”李先生心中闪过一丝疑虑,但一想到对方是正规银行,还是咬咬牙照做了。
紧接着,对方又发来一连串各大银行及贷款平台的二维码,要求李先生扫码填写公司和法定代表人信息,再进行法定代表人活体识别。他一边进行操作,一边看着手机屏幕上不断弹出的验证码短信,按照客服的指示将验证码发到群里。
没过几天,第一笔120万元的贷款终于到账,可还没等李先生松口气,对方又发来消息表示需要支付约16万元的服务费。李先生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但想到公司还等着这笔钱周转,他还是向对方转去服务费,开始使用这些钱经营公司的扩张业务。
贷款黑中介终落法网
李先生后期越想越不对,便要求对方将还款计划表发来看看。他仔细一看,顿时气得脸色涨红:“合同上写的是年化利率3.85%,先息后本,可这还款计划表上怎么是等额本息,而且利息高得离谱!一笔年化利率8.99%,另一笔12.24%。你们这不是欺骗我吗?”
但李先生的一场质问换来的却是对方轻飘飘的几句安抚:“这都是小误会。后续我们会把您加入白名单,修改年化利率、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的。剩下的120万元贷款也会尽快帮您办下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先生从最初的期待,逐渐变得焦虑直到愤怒——他发现客服专员已经将自己拉黑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心信任的“知名银行”不仅骗走了他高额的服务费,还让他陷入了高息贷款的窘境,李先生随即报警。
随着警方调查,这个披着贷款中介外衣,实则行合同诈骗之实的团伙终于浮出水面。苗某、夏某等人形成了“话术诱导”“合同欺骗”“售后安抚”在内的分工明确、紧密配合的犯罪链条。
侦查机关发现,2022年以来,苗某、夏某等人分别组建多家“贷款中介”公司,雇佣组织人员假冒某知名银行工作人员,对外谎称可办理低息优惠贷款,编造虚假的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款方式等内容,吸引客户与其签订服务合同,骗取被害人支付的中介服务费用逾千万元。
2024年5月,公安机关将同类关联案件移送至闵行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官与公安机关召开联席会议,详细了解案件情况,引导公安机关围绕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法、资金流向、犯罪构成等关键问题进行调查取证。
检察机关抽丝剥茧精准指控
涉案人员多、关联公司庞杂、证据完整度参差不齐……面对案件梳理出的这些棘手问题,检察官对案件材料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收集梳理多名被告人与受害者之间的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电子证据,固定证据链条。同时对被告人的身份背景、公司运营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查明该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和分工。
“我们有话术和合同模板统一发下去给业务员使用,他们把客户的信息填上就好了。上面写了申请年化利率、额度等。后续是团队组长负责处理客户发现实际利率高这个问题的,组长处理不了就报给我。”面对检察官的讯问,被告人夏某坦言,被害人的贷款合同上的额度一般是真实的,主要由办理的贷款平台基于公司企业资质和法定代表人征信决定的。
承办检察官发现,为了能最大可能吸引客户签订合同,被告人在明知客户所能获得贷款的真实额度、利率等条件的情况下,虚假承诺可为客户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等,甚至对利率、还款期限、还款计划表进行PS,诱骗客户签订服务合同。所谓的“售后”职位也主要是为了安抚那些被骗的客户,在要求签署和解协议后,退部分的服务费用。“听说我们老板专门研究过,客户签署过这些和解协议,放弃追究责任,我们就不会被追究责任。”
经查
被告人苗某、夏某先后自行开设公司或受雇于他人,招募业务人员及客服人员,对外谎称可办理低息优惠贷款以吸引客户。业务人员通过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获取客户信息后,虚假承诺可为客户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等,诱骗客户签订服务合同,约定虚假的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款方式等内容,并在有贷款需求的客户和贷款银行之间凭空虚增了中间环节,收取没有任何依据的“服务费”。
近日,经闵行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被告人苗某、夏某等人犯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至一年三个月,各并处罚金。
相关推荐
更多内容可以关注聪聪的微信公众号:聪聪谈,(长按复制)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在公众号里联系聪聪,聪聪在公众号里等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