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为何推出超低利率消费贷款?
近期,多家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最低利率已经在“4”以下,不少银行推出了限时优惠利率活动。当前居民部门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住户贷款尤其是住户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所以部分银行通过发展个人消费贷款弥补这部分信贷增长缺口。但并非所有客户都能享受超低利率。超低利率的个人消费贷款主要面向工作和收入稳定的优质客户群体,并约定了附加要求,包括获得优惠利率的条件、阶段性优惠安排等,普遍有着较高门槛,其实很多时候是部分银行推出的一种营销手段。总之,超低利率的消费贷款并非人人都能申请,且在个人贷款中占比非常低,利率高低本质上由客户资质决定。
当前,信贷市场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消费信贷长尾客户的贷款利率依然不低。而且,多数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的消费贷款在全部贷款和个人贷款中的占比都很低。而且,考虑到银行息差水平已收窄至历史低位以及居民部门杠杆率等问题,消费贷款利率也不宜过低。
社会需求不足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历史和国际经验表明,一国经济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居民消费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将成为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消费金融将在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居民消费减弱,都有哪些原因?
消费不振,特别是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下降,从短期因素看,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2022年以来,中国疫情多点散发,部分城市长时间静默,导致供应链产业链中断,部分企业难以正常生产经营,居民工作和收入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导致预防性储蓄动机上升,消费和投资意愿下降。从长期因素看,与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有关。中国教育、医疗、养老等制度近年来改革力度较大,在社会保障体系难以全面覆盖的情况下,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使得居民预防意识和储蓄意愿明显增强。作为消费主力军的中青年群体,除了收入上具有优势以外,还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等生活压力,因此消费信心减弱,储蓄意愿增强。此外,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加大,居民住房消费意愿持续不振,减少了住房消费支出。
从中长期看,市场无风险利率下降是大势所趋。对于居民来说,一定要平衡好风险和收益来综合进行资产配置。如果要追求稳健的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储蓄国债等产品。
当前应如何提振消费?
当前和未来,要高度重视居民部门信心较弱、需求不足等问题,继续加大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实施力度,加快采取下调首付比例、取消“认房又认贷”、降低存量贷款利率等措施进行优化。目前住房信贷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支持刚性住房需求,应在如何更好地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方面采取更有力的支持措施,如取消不合理的限购、限贷措施,对已经结清贷款的居民应允许购买第三套住房,并适当下调二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同时,继续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尤其是5年期以上LPR适度下行,减轻居民住房消费负担。此外,应加快采取综合措施,稳住和扩大居民日常消费。如支持和引导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通过提供信用卡分期、汽车贷款等产品,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二手车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进一步扩大汽车等大宗消费品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