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更懂小微企业的服务者?详解陆金所控股创新小微服务模式
数量庞大的小微企业群体是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也是金融服务业重点服务对象。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加持下,我国普惠小微贷款规模快速增长,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获得感”有所提升。至9月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至18.6万亿元,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但也常常面临资金难题。
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加持下,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由2017年末的6.77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末15.1万亿元,实现翻倍。截至2021年9月末,这一数据进一步增长至18.6万亿元。
但目前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仍存在信贷资源分配不均、覆盖面不足等问题,如何真正有效触达客户,并结合客户场景和实际痛点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成为金融服务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下沉服务的过程中,头部金融科技平台积累了可借鉴的经验。陆金所控股信贷业务聚焦小微企业,凭借丰富的产品线、融合线上线下的立体服务渠道、智能风控体系、先进的信贷科技、便捷高效的O2O流程体验,为小微企业主提供多种额度和期限的经营性借款服务方案。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产业链的“无接触服务”,也间接促进实体中小微企业自我变革,主动朝向产业数字化转型。同时,这也为小微信贷的线上化服务和风控提供了有利条件。
银保监会去年发布的《2020年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的有关通知》中提到,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和技术,加强对小微企业“滴灌”式融资供给,让更多小微企业享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便利。
运用科技创新手段,建立与之对应且有效精准的风控模型,打通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之间的血管淤堵成为金融科技的重要目标。
以庞大的数据网络为后盾,陆金所控股旗下平安普惠借助科技力量提升风控能力,以“人+企”为方向,多维数据挖掘提高小微企业主画像的精准度,释放信用潜能,帮助企业解决因轻资产、无抵押而带来的融资难问题。依托“人+企”立体风控模型,平安普惠推出了以“微营贷”、“宅E贷”为代表的一系列小微信贷服务解决方案。
今年,陆金所控股信贷业务还发布了AI智能贷款解决方案——“行云”。“行云”借助拟人AI客服、无感人脸识别、OCR光学字符识别、ASR自动语音识别等技术实现了操作流程的数字化再造,让小微企业主们体会了一把“行云流水”般顺畅的借款体验。截至今年10月底,”行云” 已累计为全国近10万名小微企业主提供服务,帮助其获得借款约140亿元。
帮扶小微的道路上需要“及时雨”,也需要“组合拳”。
目前,受制于资源与人力,传统机构常常全周期主动服务不足,贷后小微客户体验仍有提升空间。陆金所控股信贷业务为小微客户量身定制的客户权益体系,该体系瞄准传统小微信贷服务的两大痛点,通过生活、教育、健康、商业四大维度,覆盖小微企业主生活、经营全场景需求,将小微信贷服务升级为“全借款周期”的温暖体验。
对小微信贷服务供给者而言, 如何协助小微企业实现商业可持续性,是小微信贷服务供给者实现业务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陆金所控股的答案是深入到产业中去,伴随小微企业共同成长。
据悉,为帮助更多小微企业主抓住时代机遇,陆金所控股信贷业务于今年推出专项小微企业金融扶助计划,在全国分区域针对批发、建造、建筑、运输等行业实行“4+1”行业定向扶持。截至目前,陆金所控股信贷业务“4+1”行业小微扶助计划已累计帮扶6万名小微业主。相比计划推出前,9月相关行业融资获得率提升19%,获得融资金额增长36%。
另外,基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特点,陆金所控股信贷业务创新服务模式,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动金融服务扩展到更广泛的具有“专精特新”特质的潜力小微企业上,致力于从0到1挖掘培育“小巨人”。
数据也显现出,陆金所控股近年来持续提升小微信贷服务的质量和力度。
截至9月末,陆金所控股旗下平安普惠管理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4%,达人民币6451亿元;累计借款人数近1620万人,同比增长15.6%;其中高达80.5%的新增贷款流向小微企业,同比上升近5个百分点,并已连续五个季度实现环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