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店上千家商家维权,商城业务变为导购业务,欠上亿货款

“5月的货款现在还没到账,贝店一直拖着,现在维权的人都过千了,涉及总金额已经超过了1.3亿元。”

近日,杭州贝店总部每天都聚集着前来维权的贝店店铺商家,贝店方面对商家称因系统问题导致延时回款。但与此同时,贝店小二仍在6、7月份的促销活动中鼓励商家参与。

8月9日,贝店毫无征兆地给商家发送了一个业务调整公告,称原商城业务将升级为导购业务,并在App中接入了淘宝返利、拼多多返利、唯品会返利等第三方供应链入口。

商家经过多方维权,目前仍未收到货款,钱去哪里了不得而知。那么,贝店究竟发生了什么,在悄无声息中引发了如此大规模的维权。

贝店拖欠商家3个月回款,涉及总金额已超1.3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贝店是一个免费的手机开店平台,为店主提供一站式的供应链及SaaS开店解决方案。

据孙女士描述,她和贝店是2018年底开始合作的,在她的印象里,贝店在杭州当地的社会形象是很不错的,此前也一直合作很顺畅。直到今年5月份,平台的回款出现问题。

“理论上,5月3日要出4月份的账单,之后15个工作日内贝店要给我打款,但直到5月18日最后一天我也都没有收到打款。又过了几天还是没有打款,我们就开始催了。”孙女士称,贝店方面一直回复财务系统出现混乱,需要人工打款,“我们这些商家当时表示理解,随后6月份的时候便收到了4月份的打款,但理论上6月份是要打5月份的款的,而我并没有收到5月份的打款。”

“因为我们合作了好几年了,对贝店比较信任,就对逾期打款表示了一定的理解,随后618就到了,贝店小二开始对商家宣传,呼吁商家参与促销活动。”孙女士称。

孙女士的店铺今年前几个月的销售比较稳定,6、7月的时候因为促销还迎来了销售小高峰,但6月份之后再未收到贝店的打款。

与此同时,在后台存在未结算账单时,商家货款遗留问题没有解决就没办法申请退店,也就没办法收到保证金。保证金金额不等,据了解有3万的,也有5万的。

很多商家与孙女士遇到的情况类似,目前商家大概分为三类款项没有结清:首先是已经确认的账单,只剩下最后一步打款,也就是5月份的账单;其次是6月份的,出了账单,但是还没有确认;最后是7月份的,直接就没有出账单。

“我们只能把商品先下架,但之前的钱拿不到,保证金也退不了。”孙女士无奈地说道。

据悉,在现场维权的商家中,单个商家被欠款最高的有560万元。据商家自发统计,截至8月12日凌晨,该事件涉及大概1300家商家,涉及总金额已经有1.3亿余元,“但有些商家填报的是美金,所以实际金额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而且一直在上涨。”据孙女士介绍。

还有一些商家很早之前,大概2、3月份就申请了退店,但所有流程都走完了,就是钱退不回来。

8月11日晚间,很多商家发现,贝店后台发生了变动,保证金看不到了。

“平台收取的扣点是他们的,我们的货款+保证金是不应该挪用的,我想知道钱哪去了?”多数商家提出了这样的质疑。

钱去哪了?两个关键人物浮出水面

在记者的调查过程中,此次事件的两个关键人物浮出水面。

首先是第一位关键人物——张伦良。此人是原阿里巴巴旺铺负责人、高级产品经理,曾负责阿里巴巴的旺铺、公司库、供求信息、阿里助手等多项业务,目前担任米折网CEO,同时也是米折网的联合创始人。

2011年,张伦良创立了贝贝集团,贝贝集团创建了旗下的贝贝网、贝店、贝仓、贝省等平台。

贝店创立于2017年,是贝贝集团旗下品牌。天眼查信息显示,贝店仅在2019年宣布完成了一轮8.6亿元规模的战略融资。贝店官网信息显示,贝店由高瓴资本、襄禾资本、红杉资本、创新工场、高榕资本、IDG资本、今日资本、新天域资本、北极光创投等投资机构投资。

贝店品牌所属公司为杭州贝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贝佳公司”),而贝佳又是杭州贝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贝贝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张良伦为贝贝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疑似实际控制人与最终受益人,持有贝贝公司51.2%的股权。

据孙女士介绍,买家通过贝店购买商品,款项首先进入到了两家第三方公司的账户,由这两家公司代为托管。

经查,这两家公司分别为杭州贝仟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贝仟科技”)与杭州贝盟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贝盟科技”),二者都是贝贝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贝仟科技的法定代表人为张思荣,此人曾担任贝佳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贝盟科技的法定代表人为张龙珠,张龙珠便是此次事件的第二个关键人物,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张龙珠是贝贝网副总裁。

值得注意的是,近半年内张龙珠经历了一连串任职、辞任。2021年2月9日,张龙珠新任职杭州贝仓科技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一个月后的3月16日,张龙珠投资了杭州贝贝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又过了一个月,也就是4月中旬,张龙珠不再担任杭州贝省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贝省科技”)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又过了一个月,张龙珠成为新任职杭州希美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希美品牌管理公司”)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张龙珠究竟为何会在半年内经历如此频繁的岗位调动?这与贝贝集团的业务布局有什么关系呢?

贝店商城业务变为导购业务,希美或成贝贝集团重点布局对象

8月9日,贝店向商家发布了一条贝店业务调整通知,通知表示,为了更好的服务贝店用户和商家,将于8月10日起进行业务调整,原商城业务将升级为导购业务,接入淘宝等第三方供应链。升级后,商家无需二次入驻,即可通过贝店商品。

通知显示,接下来,贝店也将接入更多全网供应链,并提供更多营销工具及服务,目前处于业务过渡期间。

多名商家对记者表示,贝店此次业务“升级”毫无征兆,连App页面都是临时改的。“就是在我们现场维权的第一天发布的,临时发布的,这个决策或是早已制定的,却没有人通知到我们。”

业务调整公告发布后,贝店App首页页面变成了新版。据悉,贝店App页面目前添加了淘宝返利、拼多多返利等。

巧合的是,由张良伦担任CEO的米折网便是一家电商导购平台,提供购物返利、优惠券、打折团购、购物分享等服务。该平台成立于2011年8月,但奇怪的是,该公司在2014年完成B轮融资后,再未宣布融资消息。

蓝鲸TMT记者查找多方资料了解到,据多家媒体报道,张良伦曾称,截至2014年4月,米折网网站月销售额已经达到了5亿,买家会员数量超过了3000万。2013年米折网从单纯的淘宝返利网站转型成为综合性电商导购平台,至2014年4月返利业务销售占比约40%。

此外,记者发现,无论是新版还是旧版的贝店App,希美的入口总在第一个显著位置。

据新京报早前报道,3月28日的贝店×希美全球发布会上,希美(SHEMORE)品牌俱乐部亮相。贝贝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张良伦挂帅,担任希美总裁。一份希美项目介绍称,希美是贝贝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产品自主研发”,“优选全球一线大厂”,“2021年预计将有‘100位明星推官,1000位达人为品牌背书’”,旗下有美妆品牌水梦露、健康营养品牌澳尔丽、母婴品牌贝贝等多个品牌。

但记者并未查到有关希美的官方信息。

据北京商报报道,在查询贝贝集团官网时发现,业务介绍栏里已经删去了贝仓和贝省,留下贝贝、贝店和希美三大业务进行展示。这也解释了为何张龙珠在4月份不再担任贝省科技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而5月又新任职希美品牌管理公司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然而,记者查询贝贝集团官网发现,该网站已经无法正常打开。

孙女士对记者表示,目前贝贝集团总部都是在做希美的业务,有关贝店业务的员工已经不存在了。对此,多名业内人士分析称,贝贝集团或在通过业务转型来改善此前的业务,贝店不排除被贝贝集团抛弃的可能。

值得关注的是,之前进去到贝盟科技和贝仟科技的货款,是否与之后的希美业务相关联,外人不得而知。

商家的维权情况又如何呢?

孙女士称,在没有大规模的投诉之前,有几个被欠款比较多(500万以上)的商家已经去过贝贝集团总部了,“当时给的答复全部都是往后挪两天再给答复,现在内部还没有沟通好。”

在维权无果后,大规模的现场维权于8月9日爆发,“最开始大概有六七十人,10号大概有130个人左右,11号大概200人,但贝贝集团高管始终不肯露面。”孙女士称。

孙女士表示,“第一天连贝店负责人都没有见到,接待商家的是当地管委会的部长,因为疫情原因当地对维稳比较重视,当时也不存在商家代表,贝店的人只有两个前台和两个保安,甚至不让我们上二楼,我们带了一个媒体的记者和摄像师,随后上到二楼,二楼整个楼层没有人,随后我们一行去到了三楼四楼,这两层是正常办公的,但也都是希美的业务。”

孙女士介绍,管委会称约了贝店高层,并且跟商家透露是张良伦本人,但实际第二天管委会以及公检法迟到了一个多小时,同时来的贝店代表也不是张良伦,而是张龙珠。

张龙珠在沟通会现场称因经营不善公司出现了大问题,现在贝店的后台系统已经嫁接到了阿里云,贝贝集团将会在本周五上午回应欠款问题。

孙女士称,说嫁接到阿里云是为了说明嫁接过程中,出现一些系统上的技术上的问题,或是为了向商家证明前期人工打款非虚。

8月11日,贝店成立了接待小组,对维权商家进行了登记。但据多名商家表示,仅仅是登记而已,并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孙女士称,贝店方面承诺商家8月13日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已经确认的账单什么时候实施打款?已经出账单但还没有确认的部分,什么时候打款?还没有出账单的什么时候出账单?

目前,维权群人数还在增长,商家的维权正在等待贝店方面的回复中继续。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陶集集,于2018年8月上线的淘集集也同样是一家社交电商平台,2019年12月8日,仅成立一年的淘集集并购重组失败,启动破产清算程序,商家走上了漫漫维权之路。

律师:卖家按时收取货款的权利被侵害,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这起事件中涉及到哪些法律问题呢?贝店商家又可以通过怎样的途径维权呢?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律师对相关问题作出解答。

李旻称,目前来看,贝店的主要行为是拖欠商家货款。通常合同双方应当依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否则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损害赔偿。对于卖家而言,贝店侵害的是卖家按时收取货款的权利。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九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报酬、租金、利息,或者不履行其他金钱债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支付。

那么以张良伦为首的贝店管理团队是否应对该事件负有刑事责任呢?

李旻指出,这需要先考虑贝店App所属公司贝佳公司拖欠商家款项的行为是否已经构成犯罪。如果张良伦本人具有违法犯罪行为,例如《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的挪用资金罪或者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职务侵占罪,可能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目前来看,拖欠货款是社交电商这一经营模式固有缺陷带来的资金链断裂,还是因为挪用货款等违法违规行为导致的,现在还不确定。”

正常来说如果资金出现严重问题,企业是可以自己成立调查组进行内部调查的,并且根据结论进行整改,以便企业继续良好经营。“但是从现在贝店乃至整个贝贝集团的状态来看,恐怕贝店已经不具有成立调查组的能力和动力了。”李旻表示。

在投诉中,多数卖家提议申请冻结贝贝集团的资产。

对此,李旻表示,现在卖家和贝店之间的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卖家如果想要申请冻结集团资产,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第二款,卖家们作为申请人可能需要提供相应的财产担保,否则法院就有可能裁定驳回申请。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五十二条允许法官酌情处理,但是通常都会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对于商家们来说可能提供担保会比较吃力。但是如果本案涉嫌刑事犯罪,有可能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就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一条冻结集团账户。”

李旻建议卖家称,首先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此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六条和第五百六十三条,各位卖家可以对杭州贝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提起诉讼,请求解除合同、要求该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贝店拖欠货款的时间长、金额大,如果贝店存在破产的可能,卖家也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七条第二款向法院申请对贝佳公司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从而要求贝佳公司返还货款。

多名卖家对蓝鲸TMT记者表示,“我们最不愿意看到贝店破产。”

蓝鲸TMT记者会对该事件持续跟进报道。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