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地发消费券后的市场观察:发放、使用规则有待完善
北京市发放“绿色节能消费券”,每份券包总金额1500元,可购买符合条件的21类绿色节能产品;成都市发放数字人民币线上消费券,金额共计1.6亿元;太原市投放5类22种数字消费券,财政总投入4.2亿元……近期,全国多地陆续发放消费券,提振消费市场活力。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消费券能提振消费,不过,为更好发挥其作用,应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消费券的发放和使用流程。
消费券努力促进消费恢复
国务院办公厅4月25日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要求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并提出5方面20条政策举措。
发放消费券是各地出台的促消费手段之一。从涉及品类来看,除了受疫情影响的餐饮、文旅、娱乐等行业之外,有不少省份和城市开始发放汽车消费券,如山东拟投入资金5亿元,发放汽车消费券15万张;还有一些则是与当地的支柱行业相关,如广东佛山发放针对家电产品的消费券。
“政府出资,平台支持,商户配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孙亚程介绍说,消费券一般是由政府出一部分资金,然后跟互联网企业或者电商平台合作进行线上发放,部分平台还会给予配套补贴。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各地的消费券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和各类互联网App发放,派券方式包括定时抢券、摇号和抽奖等。合作的第三方商业平台主要包括微信、支付宝、京东及美团等。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曾伏娥表示,以支付宝和微信为代表的支付类平台的特点在于消费端覆盖面更广;而美团作为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则与线下实体商户联系更加紧密。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蚂蚁金服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政府1元的消费补贴能够带动平均3.5元以上的新增消费。不少地方和支付平台统计的杠杆效应可达到5倍甚至10倍的效果。
微信平台的数据显示,2020至2021年微信支付实际核销各类优惠金额229亿元,撬动社会消费5200亿元。以宁夏银川为例,自今年3月初至6月6日,已发放13轮政府消费券,参与人数260万,在线核销超过55.7万笔,直接交易额1.5亿元,间接带动消费19亿元。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战略与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曹钟雄认为,发放餐饮、住宿、旅游、汽车等不同品类的消费券,既能达到定向帮扶特定行业的效果,也能吸引商家和企业推出更多个性化的让利优惠,进而带动上下游复苏,促进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实现经济和产业的良性循环。
发放、使用规则有待进一步完善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的消费券,在发放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线上发放,一些年龄大的消费者很难抢到。一些年龄偏大的消费者反映,虽然消费券“红包”很多,但能抢到的很少,因为目前消费券一般采用线上发放模式,价值高的几秒就抢光;他们对智能手机的使用没有年轻人熟悉,对各种手机App推送的信息也很难及时关注到,即便关注到了,抢券手速也没有年轻人快。
——一些消费券使用规则不完善。深圳某网友在某购物平台上购买了价值2899元的手机并使用了消费券,之后因个人原因申请退款想重买,但是退款后消费券平台不予以退回。“辛辛苦苦抢来的消费券算是白抢了。”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还有不少人反映同样的问题。
“我抢了美食券来消费,但是在火锅店结账时服务员说,锅底费用、茶位费用、饮料费用都不能计算在内。”广州的刘女士告诉记者,本来算好了满400元正好可用券,但是结算时才发现不能用券的那部分费用都七八十元了,商家说有自主解释权。
——一些消费券被交易、转卖。记者调查发现,有人利用外挂程序等抢消费券,还有人通过虚拟定位在其他城市抢券,然后倒卖。某二手平台出现了售卖消费券的现象,部分人以“代付”方式向真正消费的顾客折价出售抢到的消费券。
记者在广州市北京路商圈看到一家土菜馆消费火爆,一些正在等位的市民朋友告诉记者,这家店可以用消费券,“没有抢到消费券也没有关系,拍下座位号后微信发给‘黄牛’,由他们来结账。”而通过“黄牛”结账比直接使用消费券多付10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沈艳认为,出现消费券转让、交易甚至套现,有的可能是设计机制本身有漏洞,可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问题;如果是大规模、团伙式转卖,则不仅会破坏市场秩序,还会导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可以用行政、法律手段去处理。
精准发力放大消费券效用
受访专家表示,消费券提振消费的关键在于让政府补贴变为“助燃剂”,在短时间内激发消费规模增长,最终传导到生产供给侧,带动整个经济链条复苏。如何发挥好消费券的作用,还需要从多个维度精准发力。
曾伏娥认为,为了实现短时间内激发消费规模增长,政府的目标人群应该是那些低收入或者受疫情影响的消费者。“可以分批次在多平台发放,根据核销率动态决定下一批次消费券的投放,提升消费券发放和使用效率;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来实时追踪发放效果,不断改善投放方式,从而更加精准地将消费券给到有需要的人手里。”
“发放消费券不妨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孙亚程建议,可以发放一些纸质消费券作为补充,比如与当地部分商场、超市、便利店等线下场地联合,给特定群体定向发放一些消费券。
沈艳认为,可以把央行的数字人民币与消费券搭配,保证资金能实现定向定期的使用。为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升级,还要加快发展新兴消费、绿色消费,这有利于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目前北京、郑州等地已相继发放绿色节能消费券,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节能商品。
曾伏娥建议,政府可以对消费券的金额和使用频率进行限制,加强大数据分析,加强对非正常交易记录的筛查,通过技术手段尽量避免以虚假交易套现行为,真正让消费券成为带动全链条消费复苏的“助燃剂”。
此外,记者了解到,近期出现的倒卖、套现消费券等现象,已引起公安机关注意,相信陆续会采取措施对主观恶性较大、投机牟利、大量恶意套现等违规使用消费券的行为进行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