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财长楼继伟:不能只做助贷,提议联合贷互联网平台出资比例不超10%
近日,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在2022ESG全球领导者峰会上发表讲话。其中,针对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他指出互联网信息平台是我国的一大优势,应当利用好。
他还表示:“互联网贷款平台不能只做助贷业务,要做联合贷款,平台公司必须有一定比例的跟贷,比如不超过10%,保持风险留存,这一比例不宜过高,联合贷款如占用大量的资本金,会压抑平台的助贷优势。”
此番言论引起了行业关注,原因应该是跟贷比例不超过10%与现行规定相左。这也说明高层对消费信贷市场的规则或有新的变化。
根据2021年2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的《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第二条规定单笔贷款中合作方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且已于今年1月1日执行。
联想到此前字节跳动和腾讯旗下小贷分别增资至90亿和100亿,或许监管对联合贷业务有了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平台不愿做联合贷吗?
互联网联合贷款不仅是许多传统商业银行的重点业务开拓方向,也成为互联网平台涉足信贷业务的重要途径。
所谓联合贷,指银行与合作的金融机构基于共同的贷款条件,按约定比例出资,联合向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发放互联网贷款。
当年互联网金融平台火爆的时候,联合贷是最常用的方式,很多银行抱着这些互联网巨头的大腿,争相和他们合作。
根据2019年联合贷数据,彼时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万亿左右,涉及数百家银行等金融机构,其中蚂蚁集团占到一半以上,超万亿元;平安普惠3000亿-4000亿元;微众银行约2500亿元;仅这三家就占到市场的90%,剩下的京东科技、百度和消金公司等互联网贷款平台仅占10%的市场。
随着联合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高杠杆融资、违规设立资金池、风控外包、跨域经营、数据滥用、贷后非法催收等风险乱象也不断暴露,影响了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随后,监管办法应运而生,2020年7月,银保监会颁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同年11月,银保监会和央行联合推出《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两份文件从杠杆率、授信额度、出资比例、贷款集中度、跨域经营、合作机构名单制管理等方面对联合贷款业务的开展做出明确规定,以规范互联网联合贷款的发展。
2021年2月,银保监会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了监管措施,明确出资比例、集中度和贷款余额等三项定量指标,严控跨区域经营。
这也导致了互联网平台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像蚂蚁、微粒贷、度小满等大型互联网平台,虽说实力雄厚,但也很难有足够规模的资金开展自营放贷模式,因而积极调整3:7的出资比例联合贷成为重要的补充手段。
受制于出资比例和小贷牌照、融资能力等因素,许多中小助贷平台和互联网流量方选择直接100%由资方放款的纯导流助贷模式。
参与助贷业务的玩家较多较广,许多互联网平台也并未有相应资质即可进行参与导流,不用建立庞大业务团队,不用查询或报送客户征信,节省掉了获客管理和风控成本。
对于导流形式的助贷,此前银保监会消保局局长郭武平提到,有的大型互联网平台导客引流费或者信息服务费大概是6%、7%,而银行实际的贷款利率是4%、5%。
他认为银行反而成了给助贷和互联网平台打工者了。这也引发了市场对助贷定位进一步的关注。
为什么不能只做助贷,要做联合贷
楼继伟的演讲,大部分围绕着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确实如此,大多数中小微企业流动性大,稳定性不高,往往被看做低收益高风险客群,金融机构对于向小微企业贷款长期存在“惜贷”和“惧贷”的心态。
他认为互联网贷款对解决小微贷款难有积极作用。互联网可以利用大数据和算法,有画像准确、风险识别能力强、风险定价水平高的优势,可以帮助中小银行获得客户和做风险识别。
相比助贷业务,联合贷款业务中合作双方都需要具备放贷业务资质,共同出资,业务属于银行表内业务,并且收益分配取决于风险承担而非出资比例,对其监管和风险管控更加清晰直接。
这种合作形式可以借助银行庞大的资金池,配合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与信息处理能力,将信贷业务扩展至更为广泛的客户群体,因此它更接近于标准的金融类服务产品。
比如他认为国家推出了普惠小微贷款政策,要求商业银行增加普惠小微贷款。实际上是要求银行履行社会责任,这与银行的股东责任往往是冲突的。银行股东是多元化的,例如四大国有银行都已上市,要求社会股东都承担社会责任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公共部门发挥作用。
从各机构纷纷力推小微产品来看,实际落地对客定价低,风险略高,各方盈利空间小。
如果采用联合贷的话,互联网平台提供智能金融技术和大数据风控能力,配合商业银行强大的资金优势,发挥各自的资源禀赋。
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完成普惠小微贷的目标,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在合作的过程中,也可以积累并沉淀一定的客户数据基础,逐步研发自身的客户识别系统与风控模型,稳步推动商业银行向零售转型。
另外,有的地方财政对当地法人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贷款,给予贴息;人民银行也有专门的支持小微再贷款和相应的贷款贴息;财政部会同有关金融机构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以融资再担保为主业,适当开展股权投资业务,并可对省级担保基金注入资本金。”楼继伟谈到,这些措施对银行增加普惠小微贷款起到了一定支持作用,但仍是相当碎片化的,需要大力改进。
当前的现状是银行的小微产品定价低,但申请难。互联网平台的小微信贷产品定价高,但申请易。但小微风险高收益低,多方参与热情不高。今年央行等职能部门大力推进针对小微商业群体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也给市场提供了新的方向。
美团、360数科、乐信、小赢科技均在今年加强发力个人经营贷款。各助贷方流行的小微业务,实际大部分是“小B大C”。通过小微业务方向对接低成本资金,对自有C端客群里筛选有营业执照的个人经营者小B,发放信贷产品。
在财政和央行的政策下,通过与互联网平台开展联合贷,拓宽传统银行的场景,再加以公共部门监管,对解决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应该是更加有效的。
数据显示:在我国1.5亿市场主体中95%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70%的技术创新、60%的GDP和50%的税收,是我国国民经济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力量。纾困小微企业,也就是稳住了经济的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