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修复成为金融黑产新套路,你在维权还是违法?
近年以来,帮你“征信修复洗白”、“代理退保退费”,成为一些代理维权机构大肆宣扬的卖点,一度吸引了不少金融消费者为之买单。这些“代理维权”机构宣称可以帮消费者代为处理个人信用中的不良记录,通过各种手段删除不良征信记录。
记者经过调查后发现,这些通过非正式官方渠道宣称可以修改征信、收取高额费用的,无疑都是骗局。不仅会造成资金损失,而且还泄露个人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重要个人信息,成为被不法分子“收割”的对象。这些宣称修复的方法经常是教唆消费者运用虚假材料等非法手段以图修改不良信用记录或者用“非恶意逾期”等为由向机构申诉,更有甚者在收到转账后直接失联。
多地对征信修复、代理退保等行为开展综合整治
今年5月,新疆伊宁警方召开的“退赃大会”上,超过60多名受害者因轻信某机构声称可伪造结清证明并进行征信修复的广告,被骗金额超过60万元。
经过一年多时间,调查在贷款服务方平安普惠、客户等多方协助下顺利完成,最终追缴赃款16万元。当月13日,新疆伊宁警方查实,部分涉案客户收到的结清证明及产险代偿短信(欺骗客户账务已处理)均为虚假材料,故出具立案决定书,罪名为“伊宁李某被诈骗”。
警方调查显示,这是一伙以“债务减免”“退保退费”为名实施诈骗的逃废债组织,通过自制虚假的结清证明,向多家金融机构、客户行骗。以杨某为首的犯罪团伙,通过代理逃废债组织,教唆客户向银保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12345等监管单位恶意、重复、大量投诉。期间以帮客户维权为由,以团伙形式作案;利用金融机构对特定情形的减免政策,代客操作减免退费;若无减免政策可利用,则伪造虚假结清证明和代偿短信欺骗客户。该案中,差点被客户逃废债的金融机构,却帮客户追回债务。
记者发现,正如上述典型案例,这些主打“征信修复”的机构行为,实质上,是教唆消费者恶意逃废债的“金融黑产”,这些机构严重破坏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一直不断发力,大力规范金融秩序和市场环境。
正如专家律师所说,轻信“黑中介”逾期不还的借款人会被纳入金融机构征信系统,从而限制高消费和出行,并影响子女上学或就业。若发现其有恶意转移财产行为,还会面临行政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除此之外,泄露的个人信息,也很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办理违规套现、小额借款业务等,最终信用和钱财两失。
据悉,这些主打“征信修复”机构,还兼营了“代理维权”、“代理退保退费”,往往身披“法律事务所”外衣,向金融消费者、金融机构蔓延,扰乱正常市场秩序。
据记者了解,此前,“代理退保”也是这些机构声称可以办理的主要业务之一。其中,“保”指的往往是个人信用贷款保证保险,这种保险可以为有贷款需求、但无法提供担保或者抵押的个人提供的保险。保险机构通过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为个人获得贷款提供增信支持。
这些机构往往以消费者“投保时不知情、隐瞒保险合同条款”等通用话术,怂恿、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投诉保险机构强制搭售,并以此收取消费者高额手续费,但这些投诉大都属于无效投诉。
甘肃银保监局就曾提示,采取购买保证保险方式获得借款的,借款人容易忽视保证保险的保险责任、缴费方式、缴费金额和缴费期间等关键内容,而直接将保险合同签字确认。需要注意投保了保证保险的情况下,借款成本中除借款利息外,还将包括保证保险费,应当在借贷时综合计算获取借款资金的综合成本。
央行开展征信乱象专项治理,征信违规零容忍
今年4月,央行印发《关于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工作的通知》,要求2022年3月中旬至6月下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此项工作。在央行统一部署下,各地也在从构建监管合作机制、排查整治线上线下征信乱象、规范征信异议投诉管理、开展征信合规全面自查、提升征信服务水平、组织媒体宣传曝光等方面实施专项行动,加强排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征信修复”违法线索,对涉嫌违法违规的企业,联合有关部门进行查处打击。
同时,多地还联合多政府部门进行协同治理,对“征信修复”等类似黑产开出多措并举、综合政治的一剂猛药。
今年以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西、海南、上海、湖南、黑龙江等多地金融监管、执法部门先后发布联合打击非法代理维权活动。
例如,今年6月27日,深圳人民银行就联合了深圳市市监局、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共同成立了深圳市“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联合印发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线索移交、信息发布与通报等工作机制,协调解决治理工作中存在的跨部门执法问题,形成监管合力。对深圳市涉“征信”字样企业是否从事征信业务、是否开展“征信修复”业务、是否进行虚假宣传等进行调查,并进行实时监测,全量清理虚假广告及业务链接,同时,还同市委网信办,压实辖内互联网平台,尤其是微信平台责任,要求平台针对公众号、小程序、群聊等进行实时监测。
金融同业构建消费者素养提升长效机制
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征信正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重视,我国征信系统良性生态正逐步形成,央行“百日行动”的背后其实是对征信违规行为的“零容忍”。
同样,保护好消费者权益是各行各业的基石,金融行业事关消费者的“钱袋子”,更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也是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之一。据记者了解,国内大型消费金融机构都把地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教育、抵制黑产等,作为公司的“顶层设计”,联合同业机构进行全方位。
今年3月,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联合重庆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重庆银保监局等相关部门,共同指导重庆马上消费金融等20家金融机构成立“打击涉及金融领域黑产联盟(AIF)”,成为我国行业首个专门打击金融领域黑产的应对机制组织。平安普惠消保委专家表示,在精准打击金融黑产的基础上,金融企业还应进一步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管理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审查管理办法》等消保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消保评价体系、加强用户金融素养教育,增强金融免疫力。
多地央行分支机构、银保监局等金融监管机构也多次提醒广大消费者,充分认识“征信修复”的风险隐患及社会危害,谨防信息泄露、财产受损,甚至引发违法犯罪行为的风险。
消费者应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或服务,拒绝非法代理维权行为,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防止个人信息外泄,消费者应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如有不良记录的信息主体,应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轻信参与“征信修复”“代理退保退费”,尤其应拒绝参与编造理由、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等非法行为,应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直接向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信访部门等公布的官方渠道反映诉求,进行征信异议申请或投诉,或通过正规金融纠纷调解机构调解、法律诉讼等方式合法合理维权。
当前我国经济正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迫切需要一个健康、稳定的金融市场环境。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除了需要金融消费者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之外;金融从业机构也应积极发挥自身力量,落实金融消费者教育的长效机制,多维提升广大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