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通报》,结合我以前接待相关咨询的情况,梳理一下消费金融中存在的问题,以让大家对网络贷款有所了解:
1、广告宣传存在夸大误导。根据通报,马上消金“安逸花”APP宣传,首页有“超低利率”的宣传表述,实际贷款年利率为7.2%-36%;“极速放款权益”弹窗显示“免费领取”。这种贷款app页面或者广告,大家应该看到的很多了,在借贷app或者各种媒体APP的广告中经常看到“低息”“利息打折”“免费”等字样,但实际上是否如此呢?由于借款类app的借款协议字特别小,而且条款内容特别的多,很多消费者轻信客服等夸大描述,导致条款内容没有仔细阅读,轻松点了同意确认,等履行还款期间方发现贷款的利率过高,有的甚至还完了款都没发现利率过高。比如借款10000元,让你每月还500,借款期限36个月,表面看起来利率不高,但实际上年化利率已经达到了43%,但你可能还完款了都没有发现。
2、网络贷款有联合贷款。根据通报,联合贷申贷流程中,未向借款人明确告知提供信用保证保险或担保的合作机构、联合贷款合作银行,未充分告知涉及个人贷款保证保险的各项信息。贷款的时候你知道有联合贷款方么?就是发放给你的贷款由两方或三方共同发放,由保险公司承保,关键是投保个人保证保险需要保险费用。而这些都没有明确的告知你,而这些是需要你买单的。简单说就是你买单都不知道给谁买的。
3、溢缴款未返还到借款人账户的情况。什么意思呢?根据《民间借贷规定》,贷款利息、罚息、提前还款手续费等综合资金成本超过36%,这是国家限制的各项费用的最高成本,而网贷app各项费用之和极有可能超过36%的上线。网贷APP为了防止自己违法,设置了溢缴款返还安排,但是经常在你看不到的以非常不明显的方式告知你,所以你多还了钱但事实却没有领取。当然事实应该存在溢缴款根本不告知不返还的情况。
4、学生贷。社会上一直在倡议不要向大学生发放各类贷款,但事实上却经常出现大学生贷款的负面新闻。通报中提及“不同产品对“非学生承诺”的要求不一致。商品分期要求20-24周岁的申请人作出“非学生承诺”,现金分期、循环额度则要求18-22岁的申请人作出承诺。”
为什么18岁的是现金分期要作出“非学生承诺”,为什么20岁是商品分期要作出“非学生承诺”,而“非学生承诺”又意味着什么呢?
再结合通报提及的“某借款人的母亲通过客服电话要求注销账户,询问如果知悉借款人为学生,是否会停止向其贷款。公司客服回复,即使是学生,如果是本人的真实意愿,且年龄在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经系统审核通过可向其放款,最终以APP系统审核为准。”可见通过某种方式绕过审查,给大学生发放贷款应该是现实存在的一个现象。
5、不合理催收。贷款要求你上传通讯录,里面有你各种关系的通讯方式。当你可能资金出现问题时,你的亲戚、朋友、老师、同学等通通收到你欠款的消息,并可能存在侮辱攻击人身等情况。
6、不恰当收集客户隐私信息。根据通报“《隐私政策》收集客户信息不符合“必要”原则,如向客户收集“短信记录”,未对收集的通话记录、设备、地理位置等信息进行时间限定和范围限定。”收集这些信息是否有合理的必要性,有无相关法律依据,有待确认。而收集信息若被其他人恶意使用产生的其他损失,又该如何赔偿?
根据通报,上述行为违反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益。
从顶层设计方面,下一步,银保监会或许会对从事消费金融的各主体加大限制,以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作为律师,当然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出台相关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有规可依。但从消费者方面,我还是提醒大家,消费者金融乱象一时半会儿可能不会整顿完,希望消费者在金融app借款时可以擦亮眼睛,认真阅读,必要的时候要向专业律师咨询,以防后面产生法律风险,只有从自身严防法律风险,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