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需要贷款吗?”中介狂打电话推销贷款、银行人员登门拜访背后
作为上海一名普通的上班族陈霞(化名),最近有些烦恼。近期以来,她的手机每天要接到十来个推销贷款的陌生电话,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一开始她还耐心听一下,后来只要一听是询问有没有贷款需求的电话,便直接挂断。
“现在被这些陌生电话打得都有点神经质了,不接吧,怕会错漏其他合作公司的业务,接吧,十个电话有八个都是问要不要贷款。身边的一些朋友清况也都大抵如此,搞得我现在看到陌生电话都要犹豫好久要不要接。”陈霞向《华夏时报》记者吐槽。
《华夏时报》记者从市场调查了解到,一线城市资金中介机构通过电销、扫楼等方式推销贷款的情况变得愈演愈烈,甚至一些银行员工也开始在网点附近的商务楼内进行放贷拜访,以期能够获得优质的意向客户源。
“现在贷款需求偏弱,所以我们也只能每天增加电销工作量。我们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三种:一是大中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二是小银行;三是个人委托放贷的资金。大中型银行的资金通过我们放贷对于客户资质要求较高,利率虽低但流程长,有抵押最好;小银行对客源门槛放低但是利率高;个人资金放贷无要求速度快,但是利率很高,三档年化单例在5%—15%之间。我们公司现在压力也很大,我主要是通过老客户介绍接一些大单子,几十万元的贷款需求直接拒掉。”4月17日,上海一家放贷中介机构资深经理施磊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而在金融业内人士看来,一季度国内经济复苏虽然明显,但是消费市场回暖基础并不牢固,这从央行新近发布的一季度金融运行数据中可以看出端倪,尤其是住户存款增加、中长期贷款需求下降的态势下,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下阶段如何通过放贷促消费成为一大考验。
推销贷款电话“狂打”背后
事实上,在各路银行中介“掮客”狂打推销电话的背后,是银行信贷资金难流向住户渠道的尴尬局面。
“3月信贷与社融超预期增长呈现出居民与实体企业较为强劲的需求恢复节奏。3月新增信贷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信贷余额增速上升0.2个百分点至11.8%;社融增量5.38万亿元,同比多增7079亿元。3月居民部门短期与中长期信贷新增均超过6000亿元,同比新增量均超过2000亿元,分别为1—2月合计增量的2倍有余;在存款增速方面同样突破新高,3月存款增速上升0.3个百分点至12.7%,再度刷新近6年最高增速,居民存款与企业存款分别大幅增加2.9万亿元与2.6万亿元,前者同比多增2051亿元,后者基本与去年持平;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多增9370亿元,可能与居民或企业证券投资增加有关。”在分析4月11日央行发布的一季度金融数据报告时,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如是表示。
此外,也有市场人士依据央行官网发布的2022年、2023年《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2022年12月份、2023年1月份、2023年2月份的居民贷款余额数据推测,今年一季度居民新增贷款总量减去1月份和2月份新增贷款,得出3月新增居民贷款为4110亿,新增居民短期贷款797亿,中长期贷款3308亿的数据。
“按照央行公布历月金融数据可以计算出,今年1月新增的居民贷款为10909亿元,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分别为5639亿元和5270亿元;2月新增的居民贷款为2081亿元,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分别为1218亿元和864亿元;3月份新增居民贷款为7538亿元,新增居民短期贷款3848亿元,中长期贷款3691亿元,环比增速明显,但是同比还是减少了45.5%。其中新增居民短期贷款797亿元,同比减少了79.3%,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3308亿元,同比减少了10.4%。”上述市场人士给本报记者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
而在4月14日央行召开的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指出,当前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下一步将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在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在价格上,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结构上,抓紧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孙国峰表示。
对此,上海一家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负责人夏明也对本报记者分析指出,今年前三月国内消费市场餐饮、住宿、商旅等行业回暖已经非常明显,而且基本形成稳固的态势。不过在大宗消费如住房、汽车方面还是偏弱,大宗消费需要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者通过贷款形式得以实现,因此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很多金融中介机构加强电销的情况,也是促使信贷资金流到居民消费领域的重要手段。
整体利率仍偏高
夏明表示,尽管国内金融市场包括住房、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利率一直在下降,但对于拉动投资、促进消费两端而言,市场还是会觉得偏高,在中介市场尤其如此。
“我们对不同客户的资金需求利率都不一样。比如企业或个人有百万元以上的紧急资金需求,那我们的资金来源也会从个人端获取,年化利率加上中介费在15%以上;如果客户能够提供抵押物担保并且希望利率低一些的话,那么可以从中小银行机构渠道获得资金,年化利率在8%以上;对于个人信用贷款在50万以下的,并且对于放贷时间并不特别要求的话,我们可以从大中银行那里获得资金,年化利率在5%左右,但是需要抵押物或者固定存款做担保。”前述金融中介机构资深经理施磊表示。
4月18日上海某股份制银行支行经理柴贤(化名)在扫楼拜访客户时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该行正在推出一项特色优惠贷款活动,假如拥有该行银行卡的客户在限定期限内参与优惠活动,30万元信贷资金最低年化利率可以达到3.85%。
“这项活动只是针对个人消费需求推出的,另外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额度的资金需求也有档位不同的利率。30万元额度的个人信用贷,如果获得优惠资格,需要个人所在企业能够进入我们行的白名单,如果社保公积金在异地的估计不一定能获得审批。”柴贤说。
对于如何进一步促进消费在利率端发力,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建议,2023年经济复苏仍有不确定性,需要政策在多个层面加力,一是继续推行汽车购置税减免、地方购车补贴、降低车贷利率和以旧换新政策;二是鼓励和支持平台经济,带动线上消费和新消费;三是对服务性行业给予有效支持,对商家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延长缴税和还贷期限;对顾客设计相关金融优惠活动,如消费返利、满减折扣,优惠观影和加油以及旅游消费抵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