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遭遇“骗贷整容”追踪 | 网贷平台协助调查 受困女孩压力暂缓
00后女孩小杨求职被骗贷款整容,为还贷款被劝陪酒陪睡的遭遇引起了舆论关注。昨日,本报关于此事的报道被多家媒体转发,热评无数。记者得到的最新消息是,此案已从桥西分局新石刑警队移交至石家庄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统一调度,对涉及的场所、人员进行深入调查。小杨贷款的网贷平台也打来关爱电话,表示会协助调查此事,小杨暂时没有还贷压力了。
本报连续报道引发舆论关注。
贪图高薪被诱骗,小杨后悔莫及。还有多少个“小杨们“游移在骗局周边?教育界专家呼吁多方出手、铲除社会毒瘤,让这些罪恶没有藏身之地。警方也提醒人们远离当前最流行的几大求职陷阱,强调求职者不贪心、不轻信是骗局最大的防火墙。
最新进展
石家庄警方统一调查 网贷平台协助
警方到海悦天地的涉事场所进行调查。
小杨说,自从贷款整容后,她最大的压力是还贷,王经理以前说的整容费用公司全额报销全是骗她的,催款电话一个个打过来,让她寝食难安。她知道贷款是压在自己身上的,一直在想办法还款,第一期还了4000多元,基本上花光了自己的积蓄。目前还没有找到工作,继续还款确实很困难,而且她也不敢跟爸爸妈妈说这件事,怕他们担心。现在网贷平台态度转变,不再催还款,她终于可以缓口气了。
网贷平台态度转变的同时,警方调查力度也在加大。昨日新石刑警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这个案件,石家庄市公安局很重视,已经移交到石家庄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做全面调查了,刑警会对案件中涉及的人员和经营场所一查到底,如有犯罪,绝不姑息。新石刑警队提交了关于海悦天地写字楼涉事场所和“王经理”的相关资料,会全力配合市局调度。
而用一个电话把小杨约到石家庄的“王经理”,在记者前期采访中还坚称“我就是帮她介绍个工作,别的都是她自愿做的”。随着警方调查力度的加大,王经理的电话已经处于关机状态。
热评无数
本报报道引多方转载关注
近几日,本报对00后女孩求职遭遇“骗贷整容”的连续报道持续发酵,引发了各界关注。今日头条、网易新闻、长城网以及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全国诸多媒体都做了转载,热评无数。其中河北长城网还在此篇报道下发起话题讨论及微博投票:“你怎么看为提升形象整容这事?”
网上热评无数。
在转载文章的留言区,很多网友对小杨的“轻信”“天真”做出辣评。“工资巨高,待遇贼好,要求极低的时候,就该合计合计了,哪有这么好的工作?有的话也被抢破头了,轮不到自己。”网友“只是孤芳自赏的美丽”在留言中说。“到了现在还相信他们会帮你还贷款,果然很天真。”网友“喜欢你”留言说。还有一些网友留下短评:“不要痴心妄想。”“还是多读点书吧。”网友“夹心胡萝卜”在留言中说:“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但是地上到处都是陷阱,尽量多个心眼,脚踏实地吧!”网友“小懂懂”留言:“天上掉馅饼是会砸死人的,脑子呢?”
面对这些评论,小杨低头认错。她说,现在想想自己是挺傻的,被王经理和张总一通忽悠,竟然信了,也是当时母亲在住院确实需要钱,她特别想尽快挣到钱,才掉进了圈套。事后,她认真了解了一下当地的薪酬水平,像她这样的学历,在保定找份普通的文秘工作,月薪也就是三千元左右,不可能太高。她说等这件事平息后,她会找一份正经工作,踏踏实实地挣钱,也会多积累些社会经验,不再那么容易轻信别人了。
教育专家
希望多方出手铲除社会毒瘤
小杨事件也引起了省会教育界专家的担忧。河北儒学会副会长、教育学家吴孟恩特意给本报打来电话,发表了对这件事的看法。吴孟恩会长说,从个体方面看,受害者小杨确实对自己缺少清醒的认知,以至于轻信对方许给的11万元月薪,一步步踏进了陷阱。但是,这件事的根源还是社会治理问题,政府对恶势力的严打还不够严,以至于会悄悄滋生这样的利益链条。从小杨事件的整个套路看,设局者就是在钻法律的空子,每一步都打着法律的擦边球,以高薪工作为饵,哄骗贷款整容,劝说陪酒陪睡,诱导着受害者一步步走下去。这样的链条就是社会的毒瘤,一定要铲除。
吴会长说,铲除社会毒瘤需要多方出力,一方面加强对求职者的宣传教育,让大家对自己、对社会有正确的认知;一方面警方要加大打击力度,让骗子不敢冒头,冒头必被打;另一方面,金融监管也要跟上,近年来网络贷款涉事不断,监管部门对网贷还须严管。
警方提醒
不贪心不轻信 远离求职陷阱
小杨的遭遇并非个例,因求职而落入陷阱的年轻人不胜枚举。记者从警方了解到最近流行的几大陷阱。
1.刷单陷阱。不法分子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打出“零风险、高回报”的网络广告,通过晒收益、发截图等方式骗取信任,诱导受害人参与刷单。之后给其分配小额订单,并按承诺支付佣金。等受害人尝到甜头,会以各类理由诱骗受害人加大投入,继续刷单,最后将其拉黑。
2.培训陷阱。不法分子先在网络上发布低要求、高薪资的工作机会,一旦受害人前来应聘,便以资历不够为由要求其交钱培训,并承诺结束后会提供高薪的工作岗位。等受害者交钱后,会发现所谓的培训非常简单、低端,而此时不法分子就会以各种借口拖延兑现工作,或者直接失联。
3.关系陷阱。不法分子吹嘘自己门路广、关系多,可以通过关系帮受害人找到好工作。但为了“疏通关系”需要花钱,等受害人一次次支付了疏通关系的钱后,骗子也就失联了。
4.传销陷阱。不法分子以高薪做诱饵,吸引受害者到某地去看项目,接受培训,实际上是洗脑。控制被洗脑后的受害者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借钱,或者以同样方式诱骗到传销窝点。
5.整容陷阱。不法分子以高薪工作为诱惑,先许以高薪,再以工作要求提升形象为由,哄骗受害者贷款整容,并且表示整容费用公司报销。等贷款整容完成后,再以各种说辞拖延,比如介绍人离职了,公司遇到困难等,或者干脆提出陪酒陪睡等要求,让受害人自己放弃。
办案民警表示,近几年求职陷阱不断翻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用高薪做诱饵,诱骗受害者交钱或者贷款。因此,求职者一定要擦亮双眼,摆正心态,千万不要相信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心、不轻信就不会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