猖獗的诈骗:冒充各大金融平台,卷走上亿资金

刷单、冒充客服、投资、购物、贷款、游戏交易……这些年,越来越多的诈骗手段不断向消费者伸出爪牙。

他们冒充各大知名金融平台,给用户授信或是以修改征信等为由,收取巨额费用,大量用户因此受骗,损失金额从几百到万元不等。

其中,老人、大学生、家庭主妇因空余时间多,社会经验少成为不法分子的最佳目标。

据知情人士透露,过去几年,这些诈骗团伙已卷走上亿资金。

猖獗的诈骗引起监管的注意,目前,有部门已发起攻势,联合企业对其进行“围剿”。

陷阱

去年7月初,楚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京东金融的“客服”,打电话是为了告诉楚然,根据银监会要求,要对之前在京东金融注册的金条业务进行注销,否则就会影响征信。

楚然信以为真,先是按对方的要求填写了个人信息及银行账户信息,紧接着又下载了一个视频会议软件,并打开了屏幕共享功能。

在“客服”人员的引导下,她先后往对方提供的“验资账户”上打了两笔款,合计20万元,但操作结束后,楚然才发现,原本账户上150多万余额只剩下22元。

相比于楚然的电话诈骗,汪洋被骗的过程则更离谱。

今年5月初,正在玩手机的汪洋屏幕上弹出一条信息,显示有快递送到。

这让最近并没有购物的她很疑惑,但汪洋还是选择去看看。

在快递箱,汪洋收到了一个文件袋,拆封之后是一张荷包金融(P2P平台)的清退单。

根据清退单的内容显示,若汪洋按照步骤操作,则能拿回曾经在该平台的投资的5000元本金。

她想都没想,便拿起手机按照清退单的提示加上了对方的QQ号连接上了荷包金融的“工作人员”。

按照提示,汪洋进入了一个30多人的QQ群,并通过链接注册了东方证券的账号。

随后,“工作人员”称又劝说汪洋购买债券,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拿到本金,鉴于群里已经有人购买债券并成功清退,汪洋就买了1000元,并顺利提现1300。

不过,事情并没有结束,工作人员称要提现剩余的本金,还需要继续充值,汪洋又照办了,随后又成功提现2000元。

然而,就在即将提出最后一笔钱时,问题出现了。

因为操作失误,汪洋与另外两个“投资人”一起共用的提现账户被冻结了,要解冻,就要充值5万元。

汪洋觉得自己的失误导致另外两个“投资人”提现失败,面子上过不去,便把钱打入了“工作人员”的指定账户。

不料,一番操作结束后,“工作人员” 却称还要继续打款恢复第二轮数据。

汪洋有些怀疑,便去网上搜索资料,确定自己已经被骗。

“为了拿回这好几年前的5000,结果搭进去6w,以前对别人被诈骗几十万不理解,并告诫自己不要接任何陌生号码,结果却折在一个邮寄的A4纸上” 汪洋总结这一段经历。

楚然和汪洋被骗并非偶然,而是不法分子的精心设计,他们摸准消费者的软肋,精准下套。

今年2月,360数字安全集团发布的《2022年度反诈报告》提到了目前较为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虚假网络贷款便是其中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 “杀猪盘”,刷单,投资理财,仿冒银行、ETC、医保、公检法等机构以及领导熟人等手段。不法分子根据不同的人设定不同的剧本,消费者稍不留神便会落入圈套。

破局

不计其数的消费者持续被骗,引起警方的注意。

早在2020年2月,安部就发布消息称,全国已开始严打涉疫情诈骗违法犯罪活动。

过去几年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要预防消费者被骗,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提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金融素养主要包括金融知识、金融行为、金融态度、金融技能等四个方面。

而要教会消费者这些,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各方的参与,缺一不可。

目前,监管已走在前面明确表态打击诈骗,并提出要进行金融消费者教育,推动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投资者教育的常态化基地建设,并大力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金融机构则走在一线,用实际行动对金融消费者进行教育,减少其上当受骗的概率。

3月17日,蚂蚁消费金融在重庆来福士广场4楼,开展了一场针对“新市民”的“3·15消费者权益日”专项活动——“重庆反诈公益行”的知识讲座,这是全国首个“金融知识便利店”。

相较于过往传统枯燥难懂的纸质宣传,该活动通过宣传海报、艺术装置、互动游戏等方式普及金融知识。

活动现场,主持人开门见山,直击养生讲座”是为了售卖高价保健品,“征信修复”会泄露个人私密信息,“兼职刷单”让你的钱有去无回等现实案例,让消费者恍然大悟,学会识别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

除此之外,蚂蚁消费金融还与交通银行重庆市分行联合,在重庆银保监局、重庆市银行业协会的指导下,打造了全国首个流动的金融科普市集“金融科普花花车”,可直接开进校园、城区和村镇,让消费者在逛集市、喝咖啡、剪头发时就能轻松掌握金融科技知识,把易懂、有趣、有用的金融知识传递给中老年、新市民和大学生等群体。

马上消费金融也在金融知识传播上卷出了新高度。

在线下,通过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反诈诗词的征集活动,让消费者从被动接受金融知识向主动学习金融知识转变,让人民群众在创作诗词过程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

在线上,则在对当前最新的诈骗手法进行专项调研后,撰写了古风反诈剧本,邀请高校拍摄团队和热心市民参与视频拍摄与制作,在各类线上渠道公开发布,既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提升了市民金融知识素养。

相比之下,中原消费金融在线下通过组建老年“反诈宣传艺术团”,用文艺汇演“云直播”的形式将消保知识带给千家万户。

在线上,通过视频的方式情景再现生活中常见的刷单诈骗的场景,并在官方微博、抖音号、视频号等多渠道进行推广传播,提醒广大消费者“刷单返现是骗局,切莫贪图小便宜”,帮助消费者提升反诈意识,守护自身财产安全。

但其实,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推进消费者金融素养提升的远不止蚂蚁消金、马上消金和中原消金。

从宣教的渠道来看,据不完全统计,业内已有七成消费金融公司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宣教,有近三成的消费金融公司采用纯线上模式进行宣教。

具体而言,线上渠道包括消费金融公司官网、APP、媒体平台、微信订阅号与服务号、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线下渠道主要为社区、公园、校园、商场、集市、商铺等。

另外,兴业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为代表的公司积极与当地监管机构、警务部门、反诈中心合作,举办金融教育宣传活动,实现警企联动。

花样翻新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已经形成。

先是诈骗分子下套,再是利诱圈钱,完美的剧本已经写好,只等消费者落入其中。

无疑,消费者的信息和资金,正在被诈骗分子“盯梢”,而能拯救他们的,只有监管、金融机构及其自身。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起攻势,截至11月底,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9.1万起,造成财产损失同比下降1.3%。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