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对正常经营的房企不惜贷、抽贷、断贷

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会议部署,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以信贷增长的稳定性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统筹运用总量与结构、数量与价格工具,有力有效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最新公布的2023年10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及社融报告显示,今年前10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0.49万亿元,同比多增1.68万亿元;社融增量累计31.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3万亿元。

会议指出,继续加大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力度,持之以恒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为保持对经济复苏提供稳定支持,接下来信贷投放会更加均衡。”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对于会议要求“统筹考虑今年后两个月和明年开年的信贷投放”,王青认为,这意味着银行需要避免因追求明年初信贷增量,而压缩今年11月和12月信贷投放规模。实现均衡投放,能够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提供有利的金融环境。

本次会议还提到,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盘活存量金融资源。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人民银行曾多次提及“盘活存量贷款”。例如,人民银行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曾表示,目前我国银行体系贷款余额超过20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余额超过300万亿元,过去几年,每年贷款新增20万亿元左右,社会融资规模新增30多万亿元。“盘活存量贷款、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这三个方面对支撑经济增长同等重要。”潘功胜称。

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

此次会议对房地产金融着墨颇多。会议指出,各金融机构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

“2022年以来,居民住房消费信心和意愿不足,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调整房地产企业融资“三条红线”要求,支持银行更有意愿满足房地产企业特别是民营房地产企业融资需求。从需求侧看,应继续调整限购、限贷、限售等措施,实施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提振居民住房消费信心和能力。

此外,会议提到,要积极服务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加快房地产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王青表示,可以通过人民银行专项借款、PSL(补充抵押贷款)等方式,定向加大对“三大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这一方面有助于稳定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保持宏观经济复苏势头;另一方面也是房地产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动大规模增加保障房供给,同时在“房住不炒”原则下让商品房回归市场。

确保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落实落细

会议同时研究了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

“地方债务风险是当前宏观风险点。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步扩大以及偿债高峰期到来,地方政府债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各界高度关注。”董希淼表示,因此,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两个建立”,即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意在从体制机制上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具体来看,此次会议提到,金融机构要完善工作机制,突出重点、分类施策,与融资平台开展平等协商,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置换等方式,合理降低债务成本、优化期限结构,确保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落实落细。

对此,王青认为,这意味着继特殊再融资债券大规模发行、人民银行将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提供应急流动性贷款支持之后,“一揽子化债方案”中的第三项内容落地。主要是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包括经营性债务在内的各类债务,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商业化、市场化方式实施重组,核心是展期降息,未来两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将有效缓解。这也有助于推动平台有序转型,为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