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加强政策储备,做好跨周期调节。会议提出,今年再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
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落地时间和利率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在今年剩余的4个月,也就是9月-12月之内发放。”9月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说。
对于发放方式,潘功胜表示将采取“先贷后借”模式,保障资金使用精准性和直达性。
4个月之内发放3000亿元
为应对疫情影响,2020年以来央行曾先后进行三批再贷款再贴现投放,分别为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共计1.8万亿元。其中部分再贷款投向小微企业,支持小微企业从疫情中恢复。
再贷款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由于它是中央银行贷款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贷给普通客户的资金,所以称为“再贷款”。
9月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今年再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
据了解,支小再贷款是再贷款的一种类型,创设于2014年3月。发放对象是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等四类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
对于今年新增的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具体发放情况,潘功胜称,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在今年剩余的4个月之内发放。
“人民银行提供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是2.25%,商业银行发放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平均利率在5.5%左右。同时,采取‘先贷后借’模式,保障资金使用精准性和直达性。” 潘功胜表示。
所谓的“先贷后借”模式,即由商业银行针对符合支小再贷款使用范围的小微企业先行发放贷款,事后凭发放清单等资料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小再贷款资金。
据潘功胜介绍,到2021年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3%。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893万户,同比增长29.5%。7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93%,较去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秦泰表示,新增的再贷款3000亿额度,必须在9月投放达到2300亿左右,并且可能仍需约1000亿左右的新增再贴现,才能在不降准的情况下,稳住9月的M2同比增速在8.4%左右,避免令市场再度担忧货币投放不足导致的投资需求收缩效应。
3000亿再贷款改变了什么?秦泰指出,通过这一工具,可以避免9月即降准,与10月潜在的流动性更为充裕的环境相叠加,导致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感受过于偏松。“凸显了财政存款下半年可能超预期多增的背景下,11月中旬之前降准的必要性。”
DR007是判断流动性最重要的指标
在谈及基础货币问题时,孙国峰表示,“可能并不存在很大的基础货币缺口。”
孙国峰指出,“观察流动性的一个最重要指标是货币市场的DR007,从这个指标看货币市场运行平稳,月末、季末都没有出现大的流动。相对公开市场7天操作利率的偏离幅度处于近年来同期低位。”
DR007是指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利率,该利率从2014年12月15日开始对外发布。目前,DR007以无风险的国债等利率债作质押,实际上消除了信用风险溢价,同时也代表了一种真实成交的价格。
孙国峰表示,7月份降准后,金融机构运用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归还了一部分中期借贷便利,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今后几个月流动性供求将保持基本平衡,不会出现大的缺口和大的波动。
对于财政收支、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对流动性产生的阶段性扰动,孙国峰称,央行有充足的工具予以平滑,完全可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央行完善流动性和市场利率调控框架,提高透明度,通过言行一致的操作和预期管理稳定了市场预期,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预防性流动性需求,使得维护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所需要的流动性的总量持续下降。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条件下,可能不需要原来那么多的流动性就可以保持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这种情况下,市场不宜简单根据银行体系流动性或者超额准备金率判断流动性松紧程度,判断流动性最重要的指标是观察市场利率,特别是DR007。”孙国峰说。
谈及小微企业成本问题,孙国峰表示,小微企业成本包括原材料、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和资金成本。要素成本最近讨论较多,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使得部分劳动密集型、议价能力弱、对原材料价格敏感的小微企业受到较大影响,值得高度关注,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今年前7个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7%,较上年同期下降0.08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3%,较上年同期下降0.14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降幅更大。总体看,随着各项措施效果逐步显现,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效支持了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孙国峰称。